文章分類:華康字型授權方案採用實例
2018/09/03
縱身影像創作的知名導演葉天倫,擅長發掘台灣獨有的在地故事,拍攝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電影與電視劇,如《雞排英雄》、《大稻埕》、《西城童話》及《含笑食堂》等等。2018年9月推出與Netflix合作的最新作品《雙城故事》,華康字型有機會率先訪問到導演本人談談對此劇的構思,也趁此難得機會請導演與我們分享影像作品中字體的應用!
Q. 為什麼會開始構思這部《雙城故事》呢?
葉:《雙城故事》一開始的劇情靈感,來自於我們在舊金山有許多好朋友,有一些人爸媽都是台灣人,但從小在美國出生、長大,這些新生代對台灣沒有什麼感覺,他們不知道台灣是什麼,只知道那是父母親的故鄉,他們覺得美國才是他的故鄉。但當長大了,這些新生代第一次來到台灣,卻發現這個陌生的地方其實跟他有許多的關聯。另方面,回過頭看在台灣的我們,其實去美國工作或是居住時才發現,我們在台灣、在台北算是被保護得很好,台北是一個治安很好的城市,雖然生活沒有過得非常好,但跟世界上許多地方比起來,我們算過得滿好的。
就是這樣的一些想法,我們開始想像,如果台北跟舊金山這兩個地方,藉由戲劇中兩個女主角,她們交換了公寓,是不是會有什麼樣的文化衝擊,東方的、西方的,生活上的、愛情上的、工作上的,究竟會有什麼樣的不同變化,這便是《雙城故事》最剛開始的構思初衷。
就是這樣的一些想法,我們開始想像,如果台北跟舊金山這兩個地方,藉由戲劇中兩個女主角,她們交換了公寓,是不是會有什麼樣的文化衝擊,東方的、西方的,生活上的、愛情上的、工作上的,究竟會有什麼樣的不同變化,這便是《雙城故事》最剛開始的構思初衷。
Q. 藉由《雙城故事》最想向觀眾傳達的是?
葉:故事的主軸建立在兩位女主角互換生活的體驗。我想表達的是身為台灣人,以我自己為例,在台灣出生、長大,也沒有在國外念書或是長時間居住的經驗,就是一個道地的台北人。但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是很沒自信的,不管在自我認同或是其他部份,所以經常在網路上可看到「為什麼誰誰誰可以……,台灣卻不行」這種論調,反映出的是我們常覺得自己不好、比不上人家。
所以我希望能夠跟著觀眾一起看看,當我們覺得比不上人家、覺得不夠好時,藉由女主角念念的視野,到了美國舊金山時會發現,其實我們還不錯啊,我們能力不錯,我們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生活,甚至發覺台北的治安遠比舊金山來得好啊……等等的,去發現自己好的地方,當然也去發現自己不夠的地方。例如,到國外時就發現我們還是沒自信、不會表達自己,或者都等著別人來告訴我們要做些什麼,有好有壞,但是這可能是真的出去了,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了台北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原本的樣子是什麼。那我想對於故事中另個從美國來台灣的女孩子也是一樣的狀態,這是我們最想要表達的故事主軸以及背後的意涵。
《雙城故事》說的是來自台北與舊金山兩個女孩交換生活的故事,製作團隊相當具巧思地將故事場景的地標,融入至「雙城故事」字體設計中。追問導演,原來他從高中時就對字體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此劇中男、女主角的手寫信、卡片等等道具中的字體也別有要求。接下來就請導演跟我們分享他對字體、字型的ㄧ些想法。
Q. 為什麼會對字體特別有興趣?
葉:以前在拍攝作品時,其實非常要求細節,我記得我最剛開始還在劇場時,那時自己成立劇團,從節目冊、宣傳的DM及海報都要自己設計,當時就非常希望可以用各種不一樣的字體。那時候台灣的字體還不多,大概就是一些基本的字體,每次發現有新字體時,就非常高興可以嘗試以不同的字體做新的呈現。
這些對字體的興趣,我覺得都來自於高中時有一段時間負責教室後那一整面牆的壁報設計,當時我很沉迷英文字體的描、寫,就去學習各種英文字體不同的寫法,例如有些勾邊的寫法、巴洛克式的寫法,或有些很裝飾性英文字母的特殊寫法,當時大約著迷了有一年之久,沉迷在不同的字體間,試驗這些英文字母怎麼樣寫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後來發現Steve Jobs(蘋果共同創辦人 賈伯斯) ,他也是對字體非常地沉迷,當然他比我專業更多。我當時沉迷這些字型、字體時,自己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追求的目標,就是很喜歡那些細節,這邊把它加粗,或是橫向的線條加粗,但是直向的不動,嘗試各種可能看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這都是我覺得字體非常有趣的地方。
這些對字體的興趣,我覺得都來自於高中時有一段時間負責教室後那一整面牆的壁報設計,當時我很沉迷英文字體的描、寫,就去學習各種英文字體不同的寫法,例如有些勾邊的寫法、巴洛克式的寫法,或有些很裝飾性英文字母的特殊寫法,當時大約著迷了有一年之久,沉迷在不同的字體間,試驗這些英文字母怎麼樣寫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後來發現Steve Jobs(蘋果共同創辦人 賈伯斯) ,他也是對字體非常地沉迷,當然他比我專業更多。我當時沉迷這些字型、字體時,自己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追求的目標,就是很喜歡那些細節,這邊把它加粗,或是橫向的線條加粗,但是直向的不動,嘗試各種可能看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這都是我覺得字體非常有趣的地方。
Q. 本來對華康字型有一些認識嗎?
葉:我記得以前剛碰電腦時就是用Word,裡面有很多字體,那時在寫報告我對於封面也非常要求,大標題、小標題、名字等等,都會特別去找很新奇的字體來玩,找不到的話,就用一般的字體去調整它的寬度和高度,試圖讓字體有一些不同的變化。
老實說,之前對華康的印象就是存在於Word裡的字體,後來這幾年有了Facebook後,發現華康在上面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及圖片,非常多特殊的字體,並搭配設計出許多有趣的視覺變化,這是我對華康全新的感受。
Q. 這次的《雙城故事》在拍攝製作時,製作團隊如何挑選劇中出現的字體,或是對字體的呈現有什麼特別在意的細節呢?
葉:其實通常在影像作品中,會有專業的美術來設計我們的字體。像是這次「雙城故事」四字就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我們很早就設計出利用「雙城」二字,把雙城的「雙」,上面這個「雔」的部份,以金門大橋來做變形;「城」的土字邊,則以101造型融入。現在這個標準字,我們可以讀到「雙城故事」的字意,但同時也很清楚標示了這個雙城代表著「舊金山」和「台北」。
除此之外,《雙城故事》中相關的字體非常複雜,包括戲內的道具,像男女主角的手寫信、手寫卡片,這些我滿要求的,如果男、女主角他們的字體本身就能代表自己飾演的角色的話,我就會要求演員們自己去寫。所以我們在戲裡看到所有的信、紙條、女主角念念開的這些藥方,都是演員親手寫的。當然,拍攝前幾天就會要求先寫出來,其他部份不同的信、字條則會請不同的美術人員來寫。比如說我如果覺得這是那角色小時候寫的,就需要比較童趣一點,就要找小朋友來寫了。
除此之外,《雙城故事》中相關的字體非常複雜,包括戲內的道具,像男女主角的手寫信、手寫卡片,這些我滿要求的,如果男、女主角他們的字體本身就能代表自己飾演的角色的話,我就會要求演員們自己去寫。所以我們在戲裡看到所有的信、紙條、女主角念念開的這些藥方,都是演員親手寫的。當然,拍攝前幾天就會要求先寫出來,其他部份不同的信、字條則會請不同的美術人員來寫。比如說我如果覺得這是那角色小時候寫的,就需要比較童趣一點,就要找小朋友來寫了。
Q. 對華康愛情體的第一印象是?為什麼會選擇愛情體作為《雙城故事》的部分字幕呢?
葉:我對於愛情體的第一個感覺是,它站得很直,是一個很正的字體。但在細節上,有一些很微妙的彎曲,跟一些小小的勾勾,這個讓我感覺就是愛情的樣子。其實愛情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沒有什麼特別,但就是有一些小細節,你交往的男朋友、女朋友,就是會在一些小小的細節讓你覺得特別窩心,或者是看到了跟以前男朋友或女朋友曾經去過的地方、聽到一起聽過的歌,都會讓人想起了那些過往。愛情就在我們生活中,是很日常的,但是就是因為這些小細節、小地方,會讓我們傷心、難過,但也會讓我們開心,這是我對愛情體的第一印象,所以我就選了愛情體,我覺得它的特色很適合《雙城故事》中對愛情的描繪。
華康愛情體微小細膩的細節如日常愛情的描繪,《雙城故事》使用此字體詮釋愛情。
Q. 最後,請和我們分享執導影片時最令人陶醉的是什麼呢?或是說,影像作品的哪個部分讓人一再熱情投入?
葉:指導影片最陶醉的部份,我想是最初期創作劇本的時候,因為在構想劇本時,演員、場景等等都還沒確定,那是最美麗的時刻!當下不用去煩惱拍片、演員的時間,或者是道具、場地太貴等等,甚至天氣下雨這些因素,在腦子裡可以天馬行空去想像這個文字、這個劇本應該會長成什麼樣子,我想那是創作時最令人陶醉的時刻。
對我來講每拍完一件作品後,看到觀眾的回饋才發現原來我拍這個部份,這樣的角色這樣的劇情,讓觀眾有這些想法,或是讓他想起了生命中的一些故事,這是令我覺得很震憾的。原本只是開開心心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完成後卻能打動許多人,讓他們有各式各樣的情緒,有開心有難過,想起來了什麼事情,這就是讓我想要一再熱情投入的部份。
●關於葉天倫導演
學生時代曾自創劇團、接觸配音領域,進入職場後也加入過屏風表演班跟著李國修老師學表演,當過電視節目主持人,更因聲音的多樣化,成為台灣一線廣告配音員。
2010年,導演電影《雞排英雄》,不僅有票房1.4億的好成績,更榮獲「美國GIFF關島國際影展-最佳劇情片」。
2011年,推出首部高畫質優質戲劇電視劇《愛‧回來》,成功地以平實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出關於族群融合而令人感動的新台灣價值。隔年獲金鐘獎年度「最佳戲劇」等五項大獎提名。
2012年,執導電視劇《含笑食堂》,獲金鐘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獎及最佳戲劇、最佳導演等九項大獎入圍。
2013年,執導史詩電影《大稻埕》,票房勇破2.2億,將台灣本土文化注入娛樂作品中,引起話題帶動網友及各界人士熱切討論與觀影人潮,是2014年度春節檔期票房冠軍。
本篇字型故事感謝葉天倫導演熱情受訪,更多《雙城故事》精彩劇情內容請點選此處。
2010年,導演電影《雞排英雄》,不僅有票房1.4億的好成績,更榮獲「美國GIFF關島國際影展-最佳劇情片」。
2011年,推出首部高畫質優質戲劇電視劇《愛‧回來》,成功地以平實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出關於族群融合而令人感動的新台灣價值。隔年獲金鐘獎年度「最佳戲劇」等五項大獎提名。
2012年,執導電視劇《含笑食堂》,獲金鐘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獎及最佳戲劇、最佳導演等九項大獎入圍。
2013年,執導史詩電影《大稻埕》,票房勇破2.2億,將台灣本土文化注入娛樂作品中,引起話題帶動網友及各界人士熱切討論與觀影人潮,是2014年度春節檔期票房冠軍。
本篇字型故事感謝葉天倫導演熱情受訪,更多《雙城故事》精彩劇情內容請點選此處。
More Information